澳門古剎新影

7月10日 - 12月31日
已結束

簡介: 媽祖閣(媽閣廟)

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廟宇,早期稱娘媽廟、天妃廟或海覺寺,後定名媽祖閣,俗稱媽閣廟。正門內有詹頊亭、山上有弘仁殿及觀音閣均飾以琉璃瓦頂及飛檐狀屋脊,並採花崗石及磚頭砌築而成。詹頊亭和觀音閣由石亭改建,弘仁殿則是一小石室,三座神殿均座落在同一軸線上。

供奉天后的正覺禪林殿於道光八年增建,通風透光的天井和具防火作用的鍋耳山牆,都是典型的華南建築風格。

石刻

後山三十多幅摩崖石刻是中國書法及澳門詩書的珍寶,題為海覺和太乙的石刻刻在同一塊巨石上,更是澳門現存最古老的摩崖石刻,而名巖石、海鏡石則是清副將張玉堂以拳書所題。

近廟門的一塊洋船石,據稱乃四百多年前由福建富商所刻,除刻有一艘中國古代帆船之外,還寫上“利涉大川”四字。

清代時已聞名的三奇石就是指海覺石、洋船石及蝦蟆石,惜蝦蟆石已在道光年間因填海及重修廟宇時去掉,現祇餘其二。

酬神活動

除夕祈福

每年農曆十二月除夕午夜十二時(子時),本澳善信紛紛湧到媽閣廟上頭炷香為新的一年祈福,到媽閣廟上頭炷香成為澳門農曆新年最壯觀的民間活動之一。

賀誕及出巡

澳門媽祖信俗源遠流長,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誕,媽閣廟前地有舞龍醒獅、搭棚上演神功戲及神功宴等賀誕活動。

農曆九月初九日為紀念天后元君羽化升天,信眾在當日舉辦媽祖出巡慶典活動。

普濟禪院(觀音堂)

普濟禪院是澳門佛教的中心,具有特殊的歷史地位。三進三楹,中軸結構,加上外檐的雕花木刻封檐板;石獅造型的隔架科以及刻有吉祥圖案的瓦當等,為南方少數保存極佳的禪宗寺院。清道光二十四年(公元1844年)《中美望廈條約》就在禪院的後花園簽訂。

瓦脊裝飾

山門、大雄寶殿、水巷廊牆的瓦脊及墀頭陶塑來自清中晚期的佛山石灣,當中以大雄寶殿、天后殿、關帝殿三條燒造於嘉慶丁丑年(公元1817年)的瓦脊塑造了五十一個形態各異的人物形象,組成了傳統粵劇的經典戲碼《漢宮驚魂》的全部,別具趣味。傳統粵劇題材成為石灣瓦脊藝術表現的重點,觀音堂瓦脊更是已知瓦脊中年代最久遠的一例,可說是難能可貴。

書法繪畫

大抵承傳了開山宗師大汕和尚的博雅遺風,禪院一直是文人墨客雅集吟詠之所,留存了為數眾多的楹聯、詩詞、碑文、匾額、字畫、鐘鼎銘文和壁畫,其中不乏名家作品。禪院收藏的書畫文物還包括嶺南派國畫宗師高劍父和關山月的墨寶。普濟禪院的繪畫書法可說是祈福祭拜以外,值得大家細意欣賞的另一面。

酬神活動

觀音開庫

澳門民間觀音信仰頗為流行,農曆正月廿六日觀音開庫當天,大批市民絡繹不絕湧到普濟禪院晉香禮佛。開庫意指祈求觀音菩薩大發慈悲,廣開庫源,賜福生財,信眾並承諾翌年觀音開庫前或在農曆十二月內還庫,以示誠信。

蓮峰廟(蓮峯廟)

廟貌莊嚴,前後四進,左右三路,廟前一對旗桿石,歷來是清朝大臣巡澳駐守之地。而瑰麗的四方亭(拜亭);灰塑博古瓦脊;人字形封火山牆;講究的石柱及樑架;簡潔的青磚牆以至木雕樑枋等,體現了嶺南建築的獨特風格。廟內供奉眾多神祗,反映出民眾的心理以及多神信仰的嶺南民俗特色。此外,蓮峰廟擁有澳門現存最古老的牌匾和廟宇碑刻;最豐富的石刻藝術和文物以及最多類型的雕塑,使蓮峰廟成為澳門藝術價值最高的廟宇之一。

雕塑裝飾

由最大型的石鼓、石酒船;最大型的灰雕壁畫三龍戲珠、丹鳳朝陽;刻有各種吉祥物的四方亭石圍欄;守護廟前的石獅子;鑲嵌牆上的裝飾磚雕;屋檐下的雕花木刻擋板甚至香案圍板的木雕裝飾等等。由於這些裝飾造型生動;雕工精細;紋飾典雅,使得具有官廟身份的蓮峰廟更顯得氣派不凡。

時間:上午10時至晚上7時(6時30分後停止入場 / 逢週一休館)

地址:澳門藝術博物館三樓歷史繪畫館 / 冼星海大馬路

票價:$5(週日及公眾假期免費開放)

查詢:(853)8791 9814

主辦:澳門藝術博物館

http://www.mam.gov.mo

參考網址
其他精彩活動